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孙叔敖的故事简介——孙叔敖的传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3 08:36:56    

相传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看到固始的地势南高北低,便想修一条水渠。经过察看,他决定从黎集镇边的史河上开一道口子,引史河水,灌溉固始东乡百里农田。传说,他是先修渠,先从黎集的史河边开挖清河,经石佛、柳树、分水、泉河一直到安山北的陈集乡,绵延上百里,修成了一条水渠。渠成放水后,固始东乡百里农田果然再不怕干旱水淹,庄稼基本上是旱涝保收。于是,传说孙叔敖在渠成之后又在水渠源头处,也就是黎集的史河边树起了一座石碑,碑上刻文:“百里不求天。”

不想这石碑竟惹了麻烦。此举令天公大为震怒:民岂有不求天之理?不久,便借雷雨劈碎了这块石碑。可固始东乡自水渠修成后,不论天干洪涝,庄稼照样丰收,不就是不求天吗?于是,民众便再立起石碑,仍然刻上:百里不求天,树立在原处。

如此再三,天公便也无奈,就又在河水上作起了文章。年年夏季洪水期,在黎集史河引水口和水渠途中的转弯处,总是大浪滔滔,河水不停地冲击堤岸,要冲垮堤坝,漫出水渠。看到这种情况,孙叔敖便又带领民工,在黎集、石佛、柳树、分水分别修筑起了四道水闸,这四道水闸名叫:简糟闸、中闸、土坝闸、均济闸。

说起这四道水闸,还有几个传说。

相传,修筑中闸时,有一个农妇穿着绣花鞋走上了刚铺上的石板,有民工拦阻,这农妇开口便骂了民工一句,不想这农妇回到家中便叫“脚疼”,没多久,竟疼死了。

土坝闸正修时,有一个石匠正坐在闸上琢石板,一不留神竟掉下了闸下的水潭中,这时正巧住在附近的一户渔民刚从外打鱼,急匆匆地撒下网,这一网竞把石匠象鱼一样打了上来,救了石匠的命。此后,闸下的水源里常年鱼不断,但这些鱼,只有救人的这个渔民去打,才能打上来,而且要在子时去,每天也只能打一网,打一网,一网鱼满。

简糟闸修好后,放水了,水声隆隆,能听十几里远。如此多年,这一年突然放水时不再有水声轰响了,大家感到奇怪,再细查,原来有人挖走了水闸的石胆。

传说修建均济闸,用了七十二个圆石滚,用这七十二个圆石滚摞起来成坝、成闸,又在每个石滚子上刻了一幅神像,意思是收了七十二个神灵,镇坝镇闸。据说这座水闸使用时间最长,很少再修。

修起这四座水闸,固始东乡的百里农田从此再不怕干旱水淹,这片地方也真的成了“百里不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