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县属于哪个市(凤翔因“西府三绝”而闻名?)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狎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凤翔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年,这里就是先秦人活动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曾在雍城建都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从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凤翔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称。
凤翔县以“西府三绝”(西凤酒、姑娘手、东湖柳)而闻名于世,并且拥有“千年园林东湖”、"泥塑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

凤翔东湖
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相传已有多年历史,在明太祖朱元璋时,驻扎陕西六营(今凤翔县境内)的士兵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江西著名瓷都景德镇。这些善捏泥人的士兵在六营定居后,这儿的泥货制作业便兴旺发达,传于今世。凤翔县六营村及其周边地区是凤翔彩绘泥塑的主要集中区,所以,六营村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凤翔泥塑作为礼物先后被赠送给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其作品被中国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并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瓶西凤酒
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是产于凤酒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的地方传统名酒,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闻名。

秦公一号大墓
除了“西府三绝”,在凤翔县境内还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墓葬群,位于凤翔县之南的南指挥镇南指挥村,70年代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在历史上,这里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晚唐著名宰相白敏中在唐懿宗朝时因三辞而不得才出任凤翔节度使,到了凤翔后却极热爱这片土地和人民,尤其对南指挥情有独钟,所以他以太尉一职退离政界后便居住在南指挥。后人为了怀念这位名相,就把白太尉晚年居住的村子更名为太尉村。清朝时,这里为屯兵之所,至今,南指挥镇的部分村名以部队军官职位和屯兵地命名,如南指挥村、西指挥村、东指挥村、河南屯村、八旗屯村等。
秦公一号大墓的墓主是秦景公。秦景公,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在位29年。受到当时厚葬之风的影响,秦景公希望死后能延续生前的奢华享受,即位之初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是目前我国发掘的最大一座墓地,先后历时十年。秦公一号大墓不仅出土了迄今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葬具“黄肠题凑”,而且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墓碑的石磬。
凤翔县的小吃也很有名,包括有豆花泡馍、大海子羊肉宴、凤翔臊子面、腊驴肉、凤翔苹果以及凤翔削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