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火炮儿什么意思(为啥子四川人把内裤叫“火炮儿”、“窑裤”?)
为啥子四川人把内裤叫“火炮儿”?
首先,“火炮儿”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火泡儿”,意思是被火烫起水泡儿……
说起瓷器我们马上就想到景德镇,想起了几大官窑,但四川的邛窑却少有人知晓。邛窑是我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其价值堪比三星堆、金沙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重点保护。它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盛于唐,是跨越八个多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以创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邛窑是位于成都平原的一个古代窑址群,分布很广,如邛崃十方堂、尖子山窑、成都市区的青羊宫窑、琉璃厂窑、都江堰的玉堂窑、彭州市的瓷峰窑、郫县的大坟包窑等都被通称为邛窑。

邛窑出土文物——省油灯
既然四川有这么多烧瓷的窑,那肯定就有很多烧窑的工人,而这些烧窑的工人工作时穿的短裤就称为“窑裤”,也就是四川人对内裤的称呼,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四川人把内裤叫做“窑裤”。在古代,人们对服装的穿着是非常有讲究的,人的肌肤是不能随便暴露的,特别是女性。像短裤这种装束也只有关起门在自己屋头穿,遇到有人拜访敲门,都要先正衣冠,然后再去开门。但是窑工不一样,每天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工作,肯定不能穿得周吴郑王的,穿短裤就成了他们的特权。再后来窑工穿的“窑裤”就成了内裤短裤的代名词。

古代窑工劳作图
窑工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烧窑的时候经常是火星子到处飞,身上没有被窑裤覆盖的地方就容易被烫伤,严重的就会被烫起“火泡儿”,出窑的时候师兄弟开玩笑:“你娃穿的啥子窑裤哦,泡儿都烫起了”
“啥子窑裤?火泡儿窑裤噻!”
于是,“火泡儿窑裤”逐渐就成了短裤内裤的代名词。加上四川人生性幽默,经常省略了“窑裤”两个字,把内裤直接戏谑地叫成“火泡儿”。都晓得中国人喜欢放鞭炮,而四川人把鞭炮就喊成“火炮儿”。“火泡儿”和“火炮儿”同音,久而久之,“火炮儿”就取代了“火泡儿”。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旧社会特有的场所“窑子”里的特殊工作人员穿的短裤也被叫成“窑裤”,四川人听起来非常晦气,于是用“火炮儿”代替了“窑裤”。
总之,要是一个人去商店买“火炮儿”,拿内裤的就是四川人,拿鞭炮的多半是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