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在焚香这件事上,宋人可能谁也不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9 13:13:57    

作为一个处处透着精致的朝代,宋朝人的小日子可谓羡煞旁人,宋代生活美学是中国古代生活美学的辉煌时期,在他们“闲适”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四般闲事,还是日用器物的设计营造,哪怕是文玩鉴藏的审美趣味,都将闲适情调拉满格。而在这其中,焚香从前朝至后世,都在宋式美学的加持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香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重要又奇妙的存在,战国时就有在室内使用青铜器皿焚香的记录,伴随香文化的发展,香器与香品也都随之发展。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时期,可谓是巷陌飘香,香已遍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宋 李嵩 听阮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及至宋代,焚香逐步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宋人的焚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功利的目的,只是一种高雅的娱乐。陆游曾在《焚香赋》中这样写道:“新鼻观之异境,散天葩之奇芬。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傍琴书而变灭,留巾袂之氤氲。”他道出了士大夫阶层对于焚香的喜爱,焚香也是他们舒悦身心的重要方式。

南宋 马远 西园雅集图(局部)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那时,文人阶层不仅喜好焚香,更盛行用香、制香,他们热衷合香之法,黄庭坚、苏东坡就是个中高手。而说起合香,汉代就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不仅使用香料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而且各种合香的配方也很考究,后世合香配方种类不断增加,制香的水准也愈来愈高。到了宋代,有很多文人从各个方面研究香料及合香之法,讲究心性和意境的配合,他们对于亲自调香饶有兴致,并互相交流调香的经验,庞大的文人群体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也成为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样兴盛的香文化,自然而然带动了香器的发展,作为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陶瓷香器在宋代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宋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宋时香品的形态多样,有香柱、香丸、香粉、还流行“印香”。一般的香品是直火熏烧,而香丸是隔火熏烤,杨万里曾在《烧香》中写过:“诗人自炷古龙涎,但另有香不见烟。”那时的香丸多放在热香灰中使用,浸润在香气飘逸的生活文化中的宋代,香器的制作工艺达到顶峰。宋代香炉还有一个的特点,那就是出现了很多“极简”的香炉,如筒式炉、鬲式炉、钵式炉等。


北宋-金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香炉材质以瓷器为主,皆因那一时期制瓷工艺发达,使瓷质香器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提升。那些趋于简洁洗练、精致典雅、质地精良的器物,美学价值颇高,它们作为香文化的物质载体,既有物质性,又承载了使用者的精神信仰。譬如这件定窑系黑釉钵式香炉,就是结合香丸使用,烟雾萦绕,带来无限的沉寂与深思。


宋 定窑系黑釉钵式香炉 日本富苑家族旧藏


这些经过精细思考,适当雕琢的香炉,外表温良柔润,呈现内敛、理性的审美意蕴,香炉不再依靠外表的装饰来显示自己的审美,宋代的香器更多是融于内在的美,它们已然演化为广义的文化符号,在焚香这种“无需多言”的情境中,香器似是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共通心意的载体,无论是身处雅室一隅还是自然山野间,宋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体现都是展露无疑的。


宋 哥窑青釉鱼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定窑奁式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望宋人的香文化,总会不经意间沉浸在那份简练通达的宋式生活美学里,雅趣皆因有趣的灵魂,心手观,由器而道,以物传神,通过器物感喟于宋人的审美情怀,也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