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软弱无能,千古骂名?然则,百姓尽数保存,善始又善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8 09:22:33    

刘禅,刘备之子,因其母做有仰吞北斗的胎梦,取小名为“阿斗”

刘禅幼时可谓是是多灾多难。长坂坡刘备败走,襁褓之中的刘禅幸得赵云保护幸免于难,好不容易见到父亲了,还要被怒摔用以收买人心,还有一次,孙小妹离开刘备时带走了刘禅,还是得赵云相救。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禅为王太子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刘禅为皇太子

到章武三年时,刘备去世,十七岁刘禅于成都即位,为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辅政,册张飞之女为皇后

刘禅也是心里苦,蜀国本就在三国里处于弱势,一登基蜀国内部就有叛乱,没办法,诸葛亮派使者出使吴国,与孙权修好

建兴二年,下令停止征战,修养生息

建兴六年至十二年,诸葛亮多次与曹魏交战,各有胜负,也是十二年,诸葛亮病逝,刘禅从此独掌朝政。

景耀六年年,魏司马昭大举伐蜀,诸葛瞻战死绵竹,北地王刘湛请求背水一战,刘禅不同意,南中监军霍弋请求守卫成都,刘禅也没有统一,而是听从谯周的建议,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洛阳,封安乐县公,泰始七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追封为思公。

还有个典故是,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演奏蜀中乐曲,蜀汉旧臣纷纷泪流满面,唯有这前蜀国皇帝无动于衷,怡然自乐,司马昭闻到:“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回到“此间乐,不思蜀也”

就这样,刘禅背负了懦弱无能,卖国无耻的千古骂名,后人也常用“扶不起的阿斗”形容庸碌无能之人。

可是呢?刘禅真的是这种人吗?投降后百姓尽数保存,大部分官员也活着,乐不思蜀完全是为了消除对方怀疑,保护自身安危,把亡国之难都推到刘禅身上,也不尽正确

首先,蜀国本就处于劣势,等到刘禅登基,又有内叛,内忧外患,诸葛亮那样的大才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修好孙权,又与曹魏连年交战,国力也一直衰退,

还有,刘禅即位后,一是诸葛亮架空朝政,什么都要过问诸葛亮,赵云一直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二是关羽张飞那些大将都不在了,没有好将领,怎么打胜仗

最重要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足足当了29年的皇帝,在那样的情况下,能撑这么多年,这真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

更何况,自古以来,亡国皇帝哪个有好下场?只有刘禅,是作为阶下囚却安逸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