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星堆的青铜大眼睛,在瞅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1:30:00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了71件不同形状的青铜眼睛,其中一些眼睛还很大,是非常夸张的菱形造型,菱形大眼睛上,还有用于悬挂的穿孔。此外,在金沙遗址的“梅苑”,也出土过12件铜眼睛,有些是镂空的,有些则是用彩色画出眼珠和眼眶。

巨大的青铜眼睛,有穿孔可以悬挂起来,那这些东西是挂在哪儿的?挂起来干吗用的?日本有个学者叫白川静,他就研究一个古汉字“限”,这个字的左边,是个“阜”,就是阶梯,是神灵降临人间的专用扶梯。这字右边就是只巨大眼睛。

古代的神庙、宫殿之类,为了防止各路妖怪、幽灵之类东游西荡,跑进来捣乱,所以就要悬挂巨大的眼睛。哪个妖魔鬼怪,不怕死的就来,被这眼睛看一下,就得被秒杀。所以,这些大眼睛,起到了鬼神世界“禁止通行”的红灯效果。“限制”的“限”,就是从这引申来的。

有意思的是,中原地区的商朝、周朝遗址里面,没有发现这种用于悬挂的大眼睛。只有在古蜀国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中,才发现这种青铜大眼睛。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各类青铜眼睛,菱形青铜眼睛上有悬挂的穿孔。作者供图

大眼睛的“臣”是侍奉神灵的

我们说大臣的“臣”,其实最早就是和鬼神打交道的,“臣”字最早就是只大眼睛的形象

。《论语·子罕》就讲了一个孔子和“臣”的故事。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觉得他要死了,就安排人去做准备,想用诸侯等级的规格,给孔子死后安排一群“臣”,去修理尸体的胡须、指甲,还要拿着死者的衣服,去搞招魂什么的,反正一路伺候死者,要让他走得漂漂亮亮的。

当然,孔子后来病好了,把子路批评了一通,说你忽悠人就得了,还忽悠老天爷和鬼神?我哪有“臣”啊,你非要装得我有“臣”一样。其实这也能看出来,“臣”是和老天爷、鬼神打交道的(《论语·子罕》:“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这一点,白川静也注意到了,他说“臣”原本就是一种侍奉神灵的职位,传说中辅佐商朝建国的伊尹,在甲骨文里就被称为“小臣伊”。这就是说,“大臣”的“臣”,最早不是侍奉人间皇上的,而是侍奉天上、地下各路大神的。“臣”写作一只大眼睛,说明巨大的眼睛对搞好神灵接待工作,十分重要。

古蜀人特别看重眼睛

现代人都知道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古代的相面书就说,眼睛是一个人身体的太阳和月亮啊,左边的眼睛是太阳,右边的眼睛是月亮。(李零:《中国方术概观·相术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278页)日月合起来为“明”嘛,眼睛亮堂,心灵也就亮堂了。

其实古蜀人也是特别看重眼睛的,觉得眼睛简直就直击灵魂,特别厉害的人或者神,一定有不一样的眼睛。古蜀国第一代王,那位蚕丛先生,就以“纵目”的圆柱形眼睛而著称。在三星堆二号坑里面,除了那些菱形的青铜大眼睛,也还出土了各种圆柱形的眼睛,或者铜眼珠,其中一些还用颜色画出黑彩,有“点睛”的意思。

古蜀的“蜀”字,其实也是一只突出的大眼睛,加一个“虫”符。三星堆有一个陶礼器高柄豆,底部就刻画着一个眼睛符号。这只眼睛,就是“目”字。高柄豆这种礼器,是装肉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通常是献给神吃的。在献给神的高级餐具上,画一个眼睛符号“目”,说明三星堆人确实很看重这“心灵之窗”。

金沙遗址“梅苑”出土的镂空眼睛、彩绘青铜眼睛。作者供图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据说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有个大画家叫张僧繇,绘画技巧简直逆天。有一次他在南朝都城,南京的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是不画龙眼睛,说点上眼睛,这龙就活了要飞走。别人都不信,于是张大画家就给其中两条龙给点上眼睛,这瞬间就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两条龙从墙上飞了出来跑天上去了。两条没点睛的,都还在壁画上。

这个故事其实很有代表性,不要觉得它神叨叨的,其实这很能代表一般古代人脑子里面的想法,眼睛这玩意儿真就是灵魂,或者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经常给别人在扇子上画竹林七贤,特别是阮籍、嵇康这两位。东晋南朝时候,竹林七贤这些酒鬼属于超级偶像级的组合logo。

但是顾恺之画这些超级偶像,却从来不画他们的眼睛,因为还是“画龙点睛”那个效应,画了眼睛他们就会活起来,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可能还会发酒疯。所以啊,点睛是门学问,是赋予其灵魂和生命的一种魔法。(《太平御览》卷七五零:“顾虎头为人画扇,作嵇、阮,而都不点眼睛,曰‘点眼睛便欲语’”)

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有类似“画龙点睛”的信仰。18世纪有个英国人罗纳德·诺克斯在当地看到人们造佛像,说这些佛像在被造出眼睛之前,没人拿这个当神像,就是一坨普通金属而已。但是一旦做出佛像的眼睛,这个就马上活了,从一坨金属,变成神像了。

古蜀人也是相信“点睛”魔法的。在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里面,都曾经发现过一种跪着的石头人。在美国芝加哥美术馆,也收藏有这种来自古蜀国的石头跪人,而且这些人的造型,居然没有眼睛。

这些跪着的石头人,应该是古蜀人的国王,或者各部族的首领、巫师之类,江湖地位都不低。但是为了求雨和向神灵祈祷,他们把自己搞成一副受虐狂的样子。指望天上的大神们一看就心软,说你们当江湖大哥的也不容易,算了算了,看你心诚,我给你们下点雨,你也别自虐了。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人,还和石头老虎、石蛇、石璧之类一起出土,这些应该是他的坐骑,可以骑着这些老虎之类,飞到天上去向大神表演诉苦,石璧则是送给天上大神的礼物。又是自虐,又是送礼的,双管齐下,讨大神欢心。大神表示,还是你们蜀王懂事啊。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人,和石虎、石蛇、石璧一起。作者供图

既然是能和大神打交道的身份,那也和普通人不一样。如果说“千里眼”青铜大面具通过特别夸张的圆柱形眼睛,来表现蚕丛的神奇能力和高贵身份,那么这些下跪的石头人,就走另一个极端,干脆就没有眼睛。对啊,眼睛这东西,要神奇就要搞到极致,要么极端夸张,要么干脆就没有。

这些代表蜀王、酋长、巫师之类人物的石像,专门没有被做出眼睛来。要不然按照“画龙点睛”的魔法,这些江湖老大都得一直跪着,老受罪了。不过金沙出土的石跪人像却是画了眼睛的,而且是彩绘眼睛,用红、白两色描绘出眼眶和瞳孔。

也就是说,古蜀人觉得眼睛这玩意儿太重要了,原则上不给雕像“点睛”。但是真遇到什么事儿了,你就得站出来,需要这些雕像所代表的江湖老大,真得飞到天上去办公诉苦,那就得把眼睛点上,不就活了嘛,上天言好事去吧。

所以这样看来,古蜀人是特别在乎眼睛的,觉得眼睛蕴涵着巨大的魔力。要么是蚕丛的神像,有“纵目”的神眼;要么是给部族大佬的石头像来个点睛,让他活过来去通天;要么就是造出一堆菱形的、镂空的、眼球形的各种眼睛,悬挂起来,就能击杀各路妖魔鬼怪,保护神庙的安全。

眼睛在全世界都是有魔力的存在

眼睛这玩意儿,在世界各个民族里面,都被当作有魔力的存在。比如古埃及文字里面的眼睛,就是“创造”与“制造”的意思。古埃及的林德纸草上记载说,赫利奥坡里斯太阳神失去了他的眼睛,失去眼睛后流泪,结果就产生了人类。这哭得稀里哗啦的,造人效率堪比女娲了。

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作者供图

古埃及人还有个“荷鲁斯之眼”,是国王的象征,鹰头神荷鲁斯的左眼睛。这个神的大眼睛,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妖魔鬼怪的伤害,佩戴起来,作为护身符,有各种好处。这种驱邪和保佑人的大眼睛,和三星堆大眼睛的作用,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古代冰岛史诗《埃达》中记载,世界的主神奥丁是一个独眼之神。中国元朝末年,韩山童的白莲教,搞出个“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用一只眼睛的石头人,象征明王出世。而古印度的神,则是相反,往往是长了上千只眼睛的形象。《梨俱吠陀》里面写得很具体,神灵“伐楼那”就是长了一千只眼睛,因陀罗、伐由、阿耆尼之类,也都是长了一千只眼睛。

你可能听说过千手观音,不过从印度那还传来过千眼佛、千眼观音。在中国新疆出土的8世纪木板上,就有千眼佛的形象,就是从印度来的。(严耀中:《试释新疆达玛沟遗址出土千眼坐佛木版画》,载《文物》2014年2期)

其实中国古代,一直相信神人、英雄之类,反正只要不是凡人,眼睛都很特别,不是四只眼睛,就是方眼睛,或者就是“重瞳”之类。比如《论衡·骨相》就说,发明创造了汉字的仓颉,就长了四只眼睛。他发明了汉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再加上他那四只眼睛,想想画面都很瘆人。

现代一美元纸币上的眼睛。作者供图

一直到现代的一美元钞票上,也还印着一只眼睛。这眼睛又叫“普罗维登斯之眼”“全知之眼”,据说代表“上帝”在监视人类。有点像中国“天视自我民视”的意思,老天爷的眼睛,那是能盯着看的。

即使是对现代人来说,冥冥之中一只瞪着的眼睛,还是很有潜意识中的心理效果。那么不难想象,对于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先民来说,巨大的青铜眼睛,一定是代表着强大的神意,在监察和守护着他们的世界。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竞恒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