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引大入秦:生态与文旅的完美交融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引洮供水工程、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下简称“三大水利工程”),为甘肃农村脱贫、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相关产业发展、兰州新区建设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节点。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视民生福祉,将“三大水利工程”融入文旅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使水资源旅游成为惠民产业,形成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新质生产力在文旅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引大工程被称为天堂水的传奇之旅,生态与文旅的完美交融!工程沿线气势雄伟壮观的水利建筑,是重要的旅游参观景点,文旅资源主要包括以下点位:天堂寺渠首引水枢纽:位于天祝县天堂寺东侧大通河上,大通河水由此引入引大总干渠。这里是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水利工程的宏伟开端。作为工程的起点,游客可在此了解大通河水是如何被引入总干渠,以及渠首枢纽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先明峡桥式倒虹吸: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距县城95公里,海拔2100米,是天祝三峡之一。1993年建成时,是亚洲最大的同类工程之一,水头落差达107米、单根管线长524.8米,如巨龙横亘于两座高山之间,将水导入东岸的隧洞群,其独特的工程设计和壮观的输水场景,展示了我国高超的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为秀美的自然景观平添了宏伟和壮观。水磨沟倒虹吸:位于永登县民乐乡,全长568.2米,是国内最长的双排钢制桥式倒虹吸。巨大的钢管结构横跨在山谷之间,渠水在其中奔腾流淌,形成独特的视觉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工程的震撼。盘道岭隧洞:位于永登县通远乡,为无压输水隧洞,全长15.723公里,日本熊谷组承建,1992年建成时,为中国第一长无压输水隧洞。游客进入隧洞参观,可以亲身体验到工程的艰巨以及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感受“地下长河”的魅力。30A隧洞:位于永登县通远乡,圆形断面,全长11.65公里,意大利CMC公司承建,使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美国制造的TBM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施工,开挖衬砌一次成型,创造了1年掘进10公里、日成洞进尺75.2米、月成洞进尺1401.6米的世界纪录。游客可在此感悟现代科技的威力和中、意、美国际合作典范项目的魅力。
庄浪河渡槽:位于永登县中堡镇汪家湾村,全长2194.8米,最大高度43米,犹如一条巨龙跨越连霍高速、兰张三四线、庄浪河、兰新铁路、312国道、汉明长城遗址,形成了“六龙聚会”的壮丽景观,气势磅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渡槽之一。游客可以在渡槽附近的观景台驻足观看,了解其建设背景和功能功效,欣赏渡槽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独特景致,领略工程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融合的独特魅力。香炉山总分水闸:位于总干渠尾的永登县城西南庄浪河西岸,将水分流至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是整个工程水量分配的关键节点。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也是游客了解工程输水体系的重要场所。纪念广场:位于永登县通远乡,有两座纪念碑。一座竖立在30A隧洞出口平台处,记载着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咨询公司三国技术人员的业绩。另一座竖立在距盘道岭隧洞进口百余米的台地上,为引大工程纪事碑。碑文记述了引大“两下三上”,历经十八个春秋终于建成的艰难历程。纪念碑与盘道岭隧洞洞口呈三角形尖端,还有一座纪念亭。碑亭前绿树成荫、花卉锦簇。游客在欣赏完引大入秦工程的壮观景象后,可以到周边的休闲垂钓园享受垂钓、烧烤的乐趣,丰富旅游体验。
引大工程沿线,还有多处可以纳入旅游景区的地方,如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中川牡丹园、连城鲁土司衙门、兰州树屏水墨丹霞、祁连冰沟河景区等。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其渠道、隧洞、渡槽等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对这些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打造更加优美的生态景观带,提升区域的生态美学价值。
背景资料:近日,由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姬广武主持,对引洮供水工程、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蕴含的文旅资源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关于将“引洮”“引大”“景电”水利工程融入文旅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报告对三大水利工程独特的旅游资源、三大水利工程融入文旅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等作了详尽论述,对开发三大水利工程的文旅资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姬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