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漫谈獬豸与忒弥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3:59:00    

【谈文绎史】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神兽獬豸(xiè zhì)和司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法”这个字便与獬豸直接相关。“法”字本写作“灋”,《说文解字》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里所说的“廌”便是獬豸。

獬豸的具体样貌并无定论,但从古籍记载中可略窥一二。据汉代东方朔的志怪小说《神异经》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汉代王充《论衡·是应》记载:“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汉书·司马相如传》“弄解廌”,颜师古注引张揖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隋书·礼仪志》中引东汉蔡邕的观点:“獬豸,如麟,一角。”由此观之,獬豸长相中公认的特征是独角,其具体长相似牛、似羊、似鹿、似麒麟,并无定说。

对獬豸的长相,人们众说纷纭,但对獬豸忠直、明辨曲直善恶的特性,典籍记载却出奇一致。例如杨孚《异物志》中描述獬豸:“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论衡·是应》也记载了远古时期帝尧的刑官皋陶曾豢养獬豸助其断案的故事,曰:“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皋陶碰到难以判定的案件时,就会请獬豸前来协助分辨,若是嫌疑人有罪,獬豸就会毫不犹豫地用角去顶触他;反之,若无罪,獬豸则不会有任何动静。因为獬豸的这一特性,以及皋陶借助獬豸断案的神话传说,人们逐渐把獬豸与司法联系起来。

随着历史的推移,獬豸的传说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并广泛流传。相传,春秋时期楚文王曾得到一只獬豸,他非常佩服獬豸明辨善恶的能力,于是仿照獬豸的模样,制成冠冕戴于头上,此举被群臣效仿,成为楚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潮流风尚。秦统一之后,延续了此种做法,执法御史亦着獬豸冠,以表公正。汉承秦制,延续了这一传统。明代小说《西游记》也记载了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分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神兽谛听就被认为是以獬豸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它保留了獬豸独角的外在特征和能辨真伪的内在特性。清代《钦定大清会典图》则规定监察系统官员,例如都御史、副都御史、给事中、按察使等官服的补子上均绣獬豸。

如今,獬豸依然被广泛运用于与司法相关的领域,例如法官的法槌上常有獬豸的图案,许多法院门口常以獬豸替代狮子作为雕像,法学院里常矗立着獬豸雕像,法律出版社常用獬豸作标志等,不一而足。獬豸这一来自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形象,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最终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成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司法象征。

与中国相似,西方最为典型的司法象征正义女神忒弥斯也来源于神话。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法律和正义的女神,是第一代神王、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之女,第三代神王、天神宙斯之妻。尽管西方关于正义女神忒弥斯的雕像不尽相同,但其典型特征都是身着白袍,头戴金冠,一手握着象征着法律权威的宝剑,一手拿着象征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天平,紧闭或者被蒙着双眼。

至于忒弥斯为何紧闭或被蒙着双眼,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天天庭失和,众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世界濒临灾难边缘,却无人敢出来调和。这时,忒弥斯拿出一条手巾,蒙住自己的双眼,主动要求调和众神之间的矛盾。众神见其蒙住双眼,不得不同意,因为蒙住双眼的她看不见纠纷相关方,就不会因为利益或权威而影响自己公正的判断。自此,忒弥斯成了代表法律、正义、秩序的女神,负责掌管奥林匹斯山各殿堂以及整个宇宙的治安,她经常坐在天神宙斯的宝座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用自己的智慧定分止争。

如今,正义女神忒弥斯已成为西方司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法院都有正义女神雕像,以此象征司法的公平与正义。较为著名的有伦敦老巴里街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刑事法院、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市法院‌的正义女神像等。

无论是来自中国远古神话的獬豸,还是来自古希腊神话的正义女神忒弥斯,虽然所处的文化体系不同,但都承载着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等法律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这些融合了各自社会文化并得到社会大众认可的司法象征,以生动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司法相关场景,不断强化公众对于法律的认识。公众见到他们时,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作者:孙 冰,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