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里的农牧民有本“阳光存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24:00    

春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乍暖还寒,春耕陆续开展。一路北行,地势渐高,阳光越来越刺目,窗外的植被也越来越稀疏。阵阵大风吹过原野,“撞”到屋后山坡的光伏板上。放眼望去,闪光的光伏组件显得分外醒目。

乌兰察布往北一带土地相对贫瘠,如何立足当地,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收益?“我们选择利用优质的风光资源办这本‘阳光存折’,用工业化思维来探索农业发展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

光伏给村民带来什么?

“之前有牛羊钻进电站,蹄子挖烂了光伏片子。”卓资县旗下营镇四道沟村的赵金元黝黑干瘦的脸上有些严肃,“我告诉牛倌,以后不能让牛进来了。然后联系了光伏公司,很快就换了新的片子。”

做光伏电站维护员的工作已经5年了,赵金元和其他村民们已经适应了建在村口山坡的这组亮东西。“我离得很近,从家里就能瞭见光伏。”赵金元说。

四道沟村村民赵金元正在管护村级光伏电站。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有了光伏,赵金元也有了新的收入。“做光伏管理员,每年可以多挣3000元。加上医保的政策,这笔钱就够给有慢性病的媳妇买药了。”赵金元说。

同样靠光伏电站挣钱的,还有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苏勒图村的张绿叶。

“一家三口没个‘好’(健全)人。”张绿叶刚做了膝盖手术,而且一家都无劳力。她有些语塞,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村里当年看我贫困,让我做村委会的保洁员,一年可以稳定多收入4000元。村里知道我腿不方便,保洁的工作多干一会儿少干一会儿都没关系。”

这份保洁员的工作是苏勒图村专门为当年的贫困户设置的公益岗,而公益岗的工资来源正是光伏电站。

在内蒙古,像赵金元和张绿叶一样的脱贫户,都依靠村里的光伏电站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光伏给村集体带来什么?

四道沟村委会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喜忠永远记得2019年的冬天。

脱贫攻坚实施项目四道沟村光伏电站,在那个冬天正式进入了村子,并网发电。

第一年,村集体就依靠光伏电站收入了48万元,此后每年光伏项目都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多万的稳定收入。

杨喜忠第一次在村集体的账户里看到了这么多钱。“5年多过去,目前账上还结余了80多万元。”杨喜忠严肃起来,“这钱不能瞎花!”

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苏勒图村街道干净整洁,光伏电站坐落于村后。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这笔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各村基本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办法,主要用于脱贫户或监测户的公益岗位设岗工资、奖励补助、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等,具体使用起来则因“村”制宜,而每一笔钱的使用,都要严格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四议两公开”的程序。

在四道沟村,近几年时间通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苏勒图村,实施卫生积分奖励,村民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便能获得真金白银;

在大土城村,利用光伏收益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和水浇地测绘,维修机灌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在南村,拓展农文旅发展路径,不断实现村民增收的愿望,如今村民吃上文旅饭,村集体收入已达到上百万;

…………

“村集体经济是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岔口乡党委书记张甲奇很感慨,“现在,老乡常说,太阳出来就是钱!村集体有了钱,很多事情就地就可以解决。”

光伏还能带来什么?

内蒙古自治区自2016年启动光伏扶贫工程以来,已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518座,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487座。

据自治区农牧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光伏帮扶收益设置公益岗位3.2万个,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3万余个,户均年增收6432元;支持村级小型公益事业4.51亿元,惠及6340个嘎查村;5.3万余户无劳动能力脱贫户(包括残疾人)直接受益。

2024年开始,内蒙古全区开始实施新一轮光伏帮扶工程。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进度较快的旗县。

“当年拿到指标,当年开工,有效工期35天,建设速度非常快。”建设方内蒙古乌兰察布泓沃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张永和说,“之所以能这么快,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前期铺垫准备充足,土地等手续办得快——都想早点建好、早点并网、老百姓早点有收益。”

内蒙古的新一轮光伏帮扶工程计划利用2年时间,在全区光照资源好、电网接入优的行政村建设光伏帮扶村级电站105.27万千瓦左右,帮扶对象约5万户、10.53万人,带动11个盟市、57个旗县,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内蒙古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起“光伏+”。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光伏板下养起牛,“牧光互补”形成了“联村带户富农”新机制。杭锦旗农牧局工作人员苏博介绍,村集体提供土地并参与分红,农牧户通过订单式饲养、饲草料牧草供应加工和光伏板清洗维护等产业链环节实现增收。“锡尼镇通过实施‘牧光互补’项目可实现年均增收510万元。”

锡尼镇阿拉腾图布希嘎查实施“牧光互补”项目。杭锦旗农牧局供图

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正在积极探索光伏帮扶电站参与碳减排交易。“我区光伏帮扶项目具备产权结构简单清晰、年均利用小时数高、项目减排收益明显的特点,便于制定碳减排收益的分配机制,碳减排收益全部用于当地乡村振兴事业。”

跨越近十年时间,内蒙古办好这本“阳光存折”,扶助农民富乡村。“光伏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做好“规范资产管理、规范运营管理、规范收益使用管理、规范公益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确保光伏帮扶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充分发挥作用。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