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互联网复诊不规范致损害,医院要担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4:32:00    

为配合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的指导下,健康报开设“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专栏,针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病历书写、临床试验、医疗纠纷预防处置等,邀请法律专家对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梳理,形成应知应会知识点,便于医务人员学习掌握。同时,挑选介绍相应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帮助大家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并以案为鉴,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

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某因频发室性早搏到北京某医院就诊,经手术后出院。出院时,接诊医生梁某推荐其通过某公司的互联网诊疗APP进行后续咨询。出院后,张某某多次通过诊疗APP向梁某咨询,梁某均在诊疗APP回复。后因病情加重,张某某到河北某医院就诊。次日,张某某猝死。张某某继承人认为北京某医院、梁某、某公司、河北某医院均存在诊疗过错,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由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梁某通过诊疗APP为张某某提供的咨询,属于北京某医院的诊疗行为。梁某未分析患者新出现病情的原因,未建议患者及时规范就医,未尽谨慎注意义务。因系职务行为,故梁某过错由北京某医院承担5%责任。北京某医院和河北某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均存在一定过错,且其过错与张某某死亡的损害后果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建议占轻微原因。

综上,北京某医院和河北某医院分别按照10%的责任比例予以赔偿,但北京某医院还应就梁某所实施的过错诊疗行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故北京某医院的责任比例总计为15%。某公司已审核梁某医生资质且尽到提示义务,无过错。最终,针对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法院判决北京某医院赔偿23.6万元,河北某医院赔偿14.4万元。

(案例选自某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应知应会——

相关法条这样表述

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患者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交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证据。患者无法提交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依法提出医疗损害鉴定申请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鉴定意见可以按照导致患者损害的全部原因、主要原因、同等原因、次要原因、轻微原因或者与患者损害无因果关系,表述诊疗行为或者医疗产品等造成患者损害的原因力大小。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关联法条——

民法典第1218、122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2条,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16条。

栏目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

整理:北京协和医院纪检监察室 冯雅娴

编辑:门雯雯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