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施政:十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5:56:00    

从2016年到2025年,《小满集》作为一本公交企业的内刊,这十年的记录颇有些像是公交与城市的一场长谈。诚恳的谈话总是要从自己开始,但我发现这一点并不容易。程式化的表述能掩盖不想为人所知的情绪,仿佛情绪是不够高级的东西,但情绪是《小满集》的起点。

十年前的创刊号我采访的是一位临近退休的夜宵车驾驶员。

讲起他几十年来穿梭于夜间的城市,见证了十六铺码头的变迁,夜宵车乘客的更迭,以及日夜颠倒的作息会遇到各种想不到的困难……那是2016年3月某天的凌晨,聊到发车点,师傅起身去开最后一班车,转身时,我看到他眼角分明有泪。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言谈、文字并非唯一的表达,神情、动作甚至某一刻突然的沉默都至关重要。那些未被记录的,似乎才是珍贵的。

诚恳的谈话要聊得开心还需要丰富的视角,而公交的视角是《小满集》的底气。

听车厢里的阿姨絮叨家里的熊孩子会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但前一刻还热络聊天的阿姨也会因为堵车迟到而不依不饶地投诉。车厢里的人群是生动的,因为彼此的稔熟,乘客在车厢里就仿佛是进入了主场,可以看到他们的各种姿态,理解他们的语言,感受他们的舒展。在英语里区分搭乘交通工具时如何使用in和on,有一条挺朴素的准则:能站直的用on,站不直则用in。公交车厢是一个有趣的存在,虽是on the bus,却常让我觉得用in更贴切,因为它自有一种市井间的相融感。

我曾佯装犹豫地提问,一个公交行业的内刊的意义。结果很多人告诉我,意义就在于《小满集》并非自言自语,所有的努力与情感都不会消失,它们会一直在那儿,等待被另一些人发现。走过的这十年,我们与很多人相遇,他们的乐观、勇敢、坚韧、木讷、突然的深情,都不可避免地成了《小满集》的一部分。我们努力进入他们的空间,理解他们的语言,透过他们去感受平凡世界的普通美,常有浪漫。

对科技充满赞誉的时代,人们制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工具。与之前的科技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的人们似乎更关注制造容器而非武器。语言和文字可算得上是文明发展中最大的容器,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意义。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当语言越来越像是用来进攻的武器,我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力。城市同样是文明的承载者,《小满集》记录的是对穿行于城市的公交的观察,我们歌颂着包容,更欢喜于节制。从动荡的车厢看飞速变化的城市,我们深知,与动荡相对的不是稳定,而是寻找到更好地,进入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