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女店员这“扑通”一跪,刺痛谁的心?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共情”一说的。所以,才有“将心比心”之喻。
发生在江苏连云港“好想来”零食店的“下跪致歉”一事,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不道歉就别想走!”的一声怒吼中,一名20多岁的女收银员双腿颤抖,最终跪在了坚硬的地板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发出吼叫的另一名女子下跪道歉。
这起让人既痛心、又扎心事件发生的缘由,据初步调查其实很简单:因为让女收银员让另一位手持重物的顾客“先行结账”,结果引发涉事女子不满,当场发飙。
为时约9秒的涉事视频,笔者看了又看,心中阵阵悲凉。一方面,突然想起那句大白话,“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另一方面,又记起老人们时常的告诫,“膝盖底下有尊严!”
网友们看了视频后,评论区里立马掀起“滔天巨浪”:“除了跪天跪地跪祖先跪父母,没有平白无故跪他人的道理,她算是哪根葱呢?属实是欺人太甚!”“顾客太霸道了,逼店员下跪简直侮辱人,企业得硬气保护员工尊严,别让服务变欺凌。”“投诉机制不该成为施压工具。”“收银员其实是好意,看拿啤酒的顾客拎着沉,想行个方便,可惜没提前沟通。逼着人下跪是不是过分了?”
还有一位网友替女收银员感到委屈的话,更是让人心中生生钝痛:“看了视频想哭,一份工作而已,不至于用下跪来解决吧?”
谁不是为了生计在一路奔波煎熬呢?谁不在咬着牙品尝生活的种种苦呢?都是人间打工人,为何还要彼此伤害呢?
必须看到,此类事件的发生,并非孤例。去年8月24日,在云南省楚雄市的楚克隆商业中心,同样,也是一位女服务员向顾客当众下跪,原因竟是“顾客在超市吃自助餐嫌菜少大发脾气”,堪称荒唐至极。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调研显示,87.6%的服务业员工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道德绑架。
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公众不得不再次审视服务行业的“边界感”究竟在哪里?在现代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此类表现极端的道德绑架?
不错,顾客是上帝,但要注意的是,上帝也该有底线。
尽管是少数,但人们看到,一些顾客往往通过极端方式,将服务行业的“顾客至上”原则扭曲为“顾客专制”。更有甚者,个别人正在从这种不正常的另类消费文化中,寻找带着病态的快感,甚至成为个人情绪的“发泄口”。
有权威部门采集的数据,予以佐证:我国服务行业每年发生恶意投诉事件超50万起,其中约30%涉及人格侮辱。
有法律专家就这起突发公共事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维权,但以侮辱方式迫使他人道歉可能涉及侵权。
律师也表示,店员下跪若属自愿,法律难追责;但若因企业制度被迫,用人单位需担责。
业内人士也指出,下跪这种行为方式过于极端,企业培训中的情绪管理凸显缺失,这种让人寒心的“下跪式服务”,印证了2023年《中国服务业情绪健康报告》所显示的,63%的一线服务人员曾因顾客刁难产生心理问题。
尽管事后门店老板作出回应:“初步调查显示,店员因担心差评影响绩效选择极端方式道歉,事后已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目前该店员正常在岗。”但是,社会公众对这起涉嫌“绑架服务业尊严”事件,依然保持着关切。
当涉事女收银员为一个完全可以沟通说明的结账顺序下跪时,跪下的,不仅是她的膝盖,还有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尺度。所幸,那位最终选择和解并向店员道歉的女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低头捡回了自己一时迷失的良知。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这是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的台词。这句话,仍然适用于所有人。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服务业的尊严需要制度保障,而非依赖个体的“自我牺牲”。
换位思考、以心换心,愿此类扎心之事,在文明社会的不断塑造过程中,沉于海底、化于无形。
来源: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