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为了皇家的尊严和生存在奔波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书中写了一段话:“我就是这样,一方面浑身没有一根骨头是硬的,一方面还幻想着未来的‘复位登基”。

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绝对是最知名的一位,因为他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在匆匆六十余载的岁月中,溥仪人生大起大落令人感慨不已,一生中三次登记当皇帝,三次都被迫下台,这种大起大落谁人能够领略。

从小就被灌输的皇权至上的思维伴随着溥仪的一生,从小就被送往紫禁城,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最终被民国军队赶出紫禁城,流落在天津等地,但是他的小朝廷依旧存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围绕着溥仪的一群晚晴时期的遗老臣民还在各处奔走活动,企图可以实现恢复大清朝的幻梦,无权无势的溥仪此时是何等的焦虑和不安,依靠这个小小的智囊团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吗?

他们除了借“诏安”、拉拢各地大小军阀的名号,吞污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和文物珍品,但是却终究一事无成,最后连自己的安全都成了问题,被日本势力逐步控制。

自古末代帝王命运都很悲惨,从小熟读史书的溥仪深知这一点,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世界貌似变得更加文明了,把他轰出紫禁城就是不错的待遇了,但是这种不甘和强烈复辟的心情是永生挥之不去的。

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书里面,溥仪记录了很多自己的感悟和心态上的变化,他最仰慕的就是乾隆皇帝,这位十全老人和伟大帝王一生是多么的辉煌和令人羡慕,对于祖上出现这么完美的皇帝,溥仪是十分佩服和向往的,开疆拓土、文韬武略任意发挥。

溥仪在精神层面是向往古代圣王君主的,而且是自己的祖先,他们都是何等的英雄人物啊。

在现实生活中,小朝廷一般人马伴随着他大半辈子,对他依旧是采取皇帝的礼遇和敬重,所以溥仪一直没有放下皇帝架子,直至在劳教所才逐步被改造。

例如,溥仪一群人被苏军俘获之后被关押,在监狱中过年吃饺子,溥仪没有先吃第一口的话,其他人都不能吃,都需要等“皇帝陛下”吃了,才可以开始动筷子,洗脸、洗手、穿衣、穿裤子、穿鞋子,都需要身边的人伺候,他不是不想动,而是根本没有自己动手这个概念,作为九五之尊,这这种事情难道不该由下人来做吗?

他在书中写到:“在劳教所的生活中,最难熬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需要轮流值班,自己清理马桶,这种事情我怎么可以做呢?”

自尊心非常强的皇帝,但是处处都被现实残忍的碾压着,这种生活确实令人压抑和煎熬。

在天津旅居的时候,东北王张作霖说要见他,而且是指定一个地点见面,这对于皇帝来说真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情,自古都是臣子主动去见皇帝的,哪有皇帝亲自前往某处见臣子的事情呢?

但是经过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大帅已经获得了整个北洋政府的大权,成为实际上的全国最高统帅了,别人权大势大,有人有钱又跑,咱一个末代皇帝,能怎么办呢?

被指定的地点在曹家花园,溥仪忐忑不安的欣然前往了,一路上在纠结一件事,见了面,该如何称呼对方呢?如果张大帅不给皇帝面子怎么办呢?何谈内容是什么呢?这每一件事都是及其烧脑和头疼的,最最关键的还是皇帝的尊严和面子可能不保了。

没想到,张大帅见了面,重重地给溥仪磕了一个响头,恭恭敬敬的问了句:“皇上好!”

溥仪在震惊之余,受宠若惊的赶忙俯身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连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好!”。

溥仪想到最多的还是尊严和面子问题,但面临的确实种种现实和生存的问题,可怜有皇帝命,却没有皇帝的福分,无论是为了皇家的尊严和荣耀,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溥仪一生都是很无奈的,被各方面的势力所摆布,就像他所说的,想要复辟当皇帝,但是全身上下没有一根硬骨头,充分说明了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